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沙桥驿 书写的历史文明
2012-08-06 来源:互联网


沙桥村

      历史上走驿道,下镇南关在茶房寺小憩,过板桥哨就是沙桥驿,如今叫沙桥镇。

  源于周围群山的8条溪水在这里汇入龙川江,昔日板桥哨的山嘴处修了座拦河坝,于是出现了荡漾千亩的人工湖——毛板桥水库。倒映在蓝天碧水间的是一座车水马龙楼房林立的新兴小城——沙桥镇。

  沙桥历史与古丝绸之路同样悠久。最早记载,是南诏王阁罗凤,引兵东伐,“于沙却地置‘俗富郡’”,“沙却”即沙桥。宋代大理国时期属相国高量成的封地。元朝在云南设站赤78处以“通达边情,宣布号令”,威楚路有马站5处,砂桥站是其一,配马33匹。正式有“砂桥”之名,始于此时。明代重修完善了滇洱驿道,在这里设了接待过往官员、管理驿路的沙桥驿;屯兵戍边的沙桥堡,堡军自种自食;负责传递文书信息的有沙桥铺,设铺兵12名。沙桥驿设世袭土驿丞。《土官底簿》记载:“沙桥驿丞杨均(《新纂云南通志》作杨子均),僰人,洪武十五年归附,充沙桥驿马户。洪武十六年五月总兵沐英将他提任驿丞;十七年被朝廷正式授以土官号;十九年正月被乱贼杀死。子杨护年老,由孙杨应袭任。有史料可查传了9任,最后记载的土官驿丞杨韬,清康熙七年奉命裁撤。沙桥驿丞改由流官充任。清代驿、堡、铺依旧,增设沙桥塘,同治十二年设战兵6名守兵1名。1930年设沙桥区,1943年改为凤山镇,1955年恢复沙桥区,1962年改为沙桥镇,1963年设沙桥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沙桥镇至今。

  体制虽几经变换,沙桥作为滇洱驿道上的重要驿站始终没有变,而且是南华县第二大坝子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粮食主产区和集散地。自从滇缅公路建成以来,沙桥镇更加繁荣。今天沙桥镇管辖面积231平方公里,143个自然村,5625户、23609人。其中镇政府所在地有集镇人口5196人。大街、小巷、商店、旅社、饭馆林立,个体经营户803户,从业人员2136人。

  沙桥以它古老的历史和区位交通优势,经沙桥人千年经营,成为龙川江上游经济繁荣第一镇,也是远近闻名的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是蓄水2千万立方的毛板桥水库,水面1800亩,周围群山拥翠,湖面渔船飞舟,鲜嫩味美的沙桥鱼,舒适安静的渡假村,民宅小院农家乐,吸引着城里休闲渡假的游人。隔着一湾碧波是苍翠五峰逶迤南泉山,始建于明代的南泉禅寺,辉煌殿宇隐于林海,白塔耸立倒映水中。



毛板桥水库

  在沙桥住了两天。行前,主人以豆腐为菜肴饯行。油炸豆腐,皮韧耐嚼而软,油而不腻;水煮白豆腐,伴以豌豆尖,这种豆腐越煮越泡又不化,拈着不碎,吃着甜嫩;油煎霉豆腐,香酥可口,下酒佳肴;还有清蒸霉豆腐、凉拌豆腐、油乳腐、豆腐皮、豆腐干、豆腐丝……等等,样样可口,回味无穷,怪不得前人李根源先生诗云:“沙桥古驿乱石崦,小憩征车打午尖。嫩煮鱼羹餐豆饭,饭香馋口梦回甜。”沙桥豆腐特有的品质源自沙桥水和传统的加工工艺,是沙桥饮食文化的一个亮点。如今,已有了规模生产的“沙桥豆腐制品厂”。厂长殷光云是个勤劳有眼光的人,前些年自己做豆腐就地卖,1998年办起了这间豆腐制品厂,产品有油乳腐、油豆鼓、豆腐皮、豆腐丝、油煎豆腐、白豆腐,精心制作,质量上乘。从订单看,产品已在昆明、楚雄、南华市场上销售。

  在沙桥还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就是沙桥人诚实友善的眼神。如今什么都讲究基因,沙桥人祖祖辈辈千百年,迎送八方来客,“和气生财”,“尊老爱幼”,他们不是挂在嘴上,而是发自内心,成为一种美德。镇西有个叫麻地冲的彝族村,36户154人。70岁的鲁国宗还未开口嘴角就露出笑容,眼神明亮和蔼可亲。他说:“在我们这里礼貌待客,尊老爱幼是传统。”环顾这个半山村,高处青葱碧绿松涛阵阵,坡上被桃花染成一片彩霞,村边竹林掩映,家家新瓦房,户户有卫星电视接收天线。我问土掌房怎么不见了?鲁国宗说:“过去穷无奈其何,现在谁还住土掌房。”到村子里走走,没有一家大门上锁,他们自豪地说:“在我们这里没有小偷小摸,也没有吵嘴打架、更没有虐待老人现象。”名不虚传,怪不得文化室挂着省级“精神文明村”的铜匾。

  这就是今天的沙桥驿。

  
上一篇:悠悠桥韵
下一篇:程阳桥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