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桥梁 > 正文
钱塘江大桥的里程碑壮举
2010-04-29 来源:中国桥梁网
如果说钱塘江大潮进入我们的视野是因为中学语文课本中那篇优美的散文,那么钱塘江大桥作为集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与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两个中国“第一”而闻名建筑界。与这座桥一起扬名的还有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
 
钱塘江大桥
夕阳中的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六和塔附近,横跨钱塘江,北岸在杭州二龙山东麓,南岸在滨江区浦沿街道联庄村上沙埠,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和监造的第一座双层式公路、铁路两用特大桥。该桥为上下双层钢结构桁梁桥,大桥全长1453米,分引桥和正桥两个部分。正桥十六孔,桥墩十五座。下层铁路桥长1322.1米,单线行车;上层公路桥长1453米、宽6.1米。大桥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施工,于1935年4月动工,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钱塘江大桥不仅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钱塘江又称钱江,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它地处入海口,潮水江流,汹涌澎湃,其水势不仅受上游山洪暴发之影响,还受下游海潮涨落的制约,若遇台风袭击,江面则更是凶险莫测。钱塘江底的流沙厚达41米,素有“钱塘江无底”之说。因此,民间有“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
 
1934年11月11日,钱塘江大桥开工兴建。39岁的茅以升受命担任钱塘江大桥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为了完成建桥重任,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只身来到杭州。建桥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打桩。为了使桥基稳固,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个桥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桩,木桩立于石层之上。沙层又厚又硬,打轻了桩下不去,打重了断桩。茅以升从浇花壶水把土冲出小洞受到启发,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使原来一昼夜只打1根桩,提高到可以打30根桩,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建桥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水流湍急,难以施工。茅以升发明了“沉箱法”,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压气挤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业,使沉箱与木桩逐步结为一体,再在沉箱上筑桥墩。放置沉箱很不容易,开始时,沉箱一会儿被江水冲向下游,一会儿又被潮水顶到上游,上下乱窜,后来把3吨重的铁锚改为10吨重,沉箱问题才得以解决。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