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桥梁 > 正文
粤西明珠——广东崖门大桥
2010-06-01 来源:中国桥梁网

广东崖门大桥

广东崖门大桥


    广东崖门大桥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崖门入海口,起于新会古井镇金立交引道,跨越崖门水道,到新会崖南镇,于1998年9月26日正式开工,2001年10月20日主桥合拢。该桥由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独立承担设计。

    大桥全长1696m,其中桥梁长1296.04m,主桥采用双塔单索面,墩、塔、梁固结的混凝土斜拉桥。主桥跨径为50m+115m+338m+115m+50m=668m。主梁为混凝土。主墩采用双柔性墩,桥面以上塔柱高73.5m,为单箱断面,每侧的单根斜拉索直接锚固于塔壁中心处,拉索锚固区采用设置井字形钢筋预应力系统。

    崖门大桥按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桥梁标准建造,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120公里,桥面至水面的通航净高有48米,桥下可通行5万吨级的海轮,而主塔则高约126米,如果加上其水下80多米基础,其建筑高度几乎与广州著名的“63层”不相上下。

广东崖门大桥


    1999年、2001年崖门大桥两次获得中国公路运输工会“优质工程”称号、1999年获广州市安全委员会“先进集体”称号、2000年获广东省“青年文明号”、2001年崖门大桥的海水造浆技术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6年获第六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此外,《崖门大桥单索面牵挂篮》项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1)桩基施工采用海水造浆技术。大桥处于海水区域,按以往在内河常用的普通泥浆工艺无法满足桩基施工要求,而用于石油钻井的造浆材料价格昂贵。为此,自主研制了性能稳定的海水泥浆,并设计了涡流泥浆处理罐,替代进口产品。解决了沿海地区桩基施工的一个重要难题。

    (2)首创基于二次调索基础上的综合调索设计技术,克服了传统的确定斜拉桥合理受力状态方法的局限性,全面考虑梁、塔、墩和斜拉索的受力,综合了一系列方法,在箱梁施工阶段将索力分两次张拉到位。使梁和索的应力更均匀合理,确保结构安全,并降低造价。在一套完善的监控技术的配合下,第二次调索一举成功,避免了以往斜拉桥施工中被迫多次调整索力的现象,缩短了工期。

    (3)首创单索面斜拉桥牵索挂篮,该挂篮前支点由斜拉索牵引,在现浇过程中,可多次调整索力和高程,为控制主梁线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还能减少浇注过程中的箱梁内力、减少用钢量、节约资金。为国内首创。

    (4)针对主塔施工抗风减振方面,成功研制了安装在桥塔顶部的TMD调谐质量阻尼器,该 设备加工简单,使用方便,减振倍率最高达53.4%,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崖门大桥的建成,对于开发珠三角边缘地区的高速交通意义重大。在广东省交通图上,珠三角西南边缘在全省高速公路网上基本是个空白,而崖门大桥则打通了该地区高速交通的“任督二脉”,珠三角西缘从此开始成为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西部沿海高速是连通粤西与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电路”,那么崖门大桥便是这条高速公路的“开关”,它的合龙,使粤西的湛江、茂名、阳江与珠海相连,并通过珠海继续延伸到珠三角腹地,对于发展广东经济的“左半脑”意义深远。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