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新太平桥的故事
2011-09-19 来源:网络
    新的太平桥采用三跨连续梁廊桥方案,桥梁跨径为101米,桥面宽16米。其中,中间桥面为8.8米,两侧廊道各3.6米,采用花岗岩石板铺面。新桥桥墩采用拱门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布置四角重檐亭4座,主墩位置的横梁和桥面各加宽2米,形成观景平台。而中跨桥面两侧布置连廊,构建“廊桥回檐亭”般既具有古典意韵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太平桥。

    民俗

    全椒一直有正月十六走太平的民俗

    “走太平”,又名“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县独有的传统民俗,自东汉开始,传承迄今,盛况不衰。《汉书》载有“澄日太平”之谚,此为全椒走太平之肇始。南北朝梁宗檩《荆楚时记》对正月十六走太平桥这一习俗有专门描述,谓之“走百病”,是为了消灾祛病。

    全椒走太平传承至今,和三个历史人物有关。太平桥为一座古桥,县志载:太平桥又名贺橹桥,相传隋大将军贺若弼伐陈时,造橹于此,故称为贺橹桥。后改名为太平桥。

    刘平,楚彭城人,字公子,建武间,公拜全椒长。传说刘平作全椒长时,刘平将朝廷拨下的建城款购买粮食救济灾民,结果被罢官获罪,押解京城问斩,全椒百姓得知消息后,倾城相送至城东太平桥,此时恰为正月十六。此后,每逢此时,百姓必到此桥焚香燃竹,追念刘平。后渐渐衍化成走太平。

    明永乐初年,全椒一术士提出,如把全椒城—山峰(笔峰)加高,便能多出举子。教谕吴颖便带领一帮秀才前往彼处培土加高,恰巧一总旗过此,与秀才发生口角受辱,于是诬告全椒人谋反,永乐帝欲派军队血洗全椒,都御史陈瑛闻之乃禀:椒人淳良,断不能造反,愿以自家性命担保。陈瑛死后,椒人将其衣冠葬于东门太平桥高垅上。走太平也是为了纪念这位敢为全椒人鸣冤的官员。

    “正月十六走太平”,影响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延及全椒周边邻县邻省,成为古代淮河以南地区共有的民俗。

    现在走太平的民俗依然很红火,每年正月16这一天,有几十万的人走过太平桥,祈求一年的太平。
上一篇:前海栈桥的故事
下一篇:吴坑桥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