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精英 > 正文
江河天堑铺路人
2012-04-16 来源:解放军报
——记桥梁工程专家王景全

  1961年夏天,一位刚从“哈军工”毕业的青年教官,听说在黄河上难架浮桥,便背着行囊挎包,长途跋涉到黄河实地考察,面对野马般奔腾的“母亲河”,他立下宏愿:一定要让黄河天堑变通途。


 
   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探索,他梦想成真。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他不但在黄河,而且在长江、淮河、闽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等主干河流上,创造了人民解放军渡河工程史上的一个个奇迹——

   他率先解决了黄河大流速条件下架设舟桥的安全锚定问题;他指导部队在高水位大江主航道上首次架设浮桥;他解决了我军水上长距离输送重型武器的难题……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从江河走向海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程史上的奇迹,攻克了26项重大科研课题,获得21项国家、军队高等科技成果奖,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员,成为享受军职待遇的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江泽民主席签署命令,授予王景全一等功。

   这位在中国渡河工程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就是葫芦岛籍桥梁工程学家、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景全。


 
   王景全,绥中县人,父亲因为生计原因迁居江西南昌。1937年11月6日,王景全出生在南昌。他自幼勤奋好学,对理工科尤其感兴趣。中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地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渡河工程专业学习,开始实现从军报国之志,1961年毕业后到工程兵工程学院任教。

   王景全幼年丧母,在军校时很少有假期,分配工作后好不容易有了20天的探亲假,作为离家多年的游子,他很渴望回到老父亲身边尽孝。然而,国家的需要,使得他最终没有回到那个让他日夜思念的家,而是来到了黄河边。原来,1958年,由于黄河泛滥,冲毁了连接南北交通的大桥,京九铁路大动脉一度中断,我军舟桥部队摆兵布阵,几次试图抢架浮桥,都因无法进行有效锚定而未能成功,从那时起,,征服黄河天险,解决大流速条件下架设舟桥的安全锚定问题就一直挂在王景全心上。大学毕业后的探亲假里,王景全背上行李,带上干粮,来到黄河边上考察,他风餐露宿、栉风沐雨,足迹遍布黄河中下游的每一个险要地段。经过实地考察,特别是从走访老船家中,王景全受到启发,找到了黄河架桥难的症结,为此,他和战友们研究出了一种"犁锚",在黄河上进行了系统的试验,总结探索了相应的投起锚方法,终于解决了浮桥架设的安全锚定问题。运用这一锚定技术,我军舟桥部队首次在黄河急流条件下成功地架起了浮桥,为我军在复杂条件下克服黄河天险,实施南北战略机动提供了保障。后来,这项成果获得了工程兵第一届科学大会最高成果奖。

   从此,王景全一发而不可收。他执著钻研,努力探索,陆续对对长江、闽江、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江河的渡河保障进行了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他撰写的《冰层承载力试验研究报告》为解决冬季结冰情况下渡河及破冰架桥技术难题提供了依据。

   80年代初,王景全奉命指导某部在高水位长江最复杂水域上进行架桥演练。当时预演的要求很高,在宽度近两千米,水深数十米的水域里,要求必须在数小时内架起浮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数个摩步师的兵力及数百辆火炮、坦克。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分解拆收、快速移动……在这样复杂的条件下进行渡河保障,难度很大,在我军舟桥部队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面对难题,王景全迎接挑战,与演练官兵一道,在长江上整整奋战了6个月,其间经历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经历了龙卷风的多次袭击,王景全和他的团队运用多年研究长江的成果,实现了五次封航长江成功架桥。桥修好后,人们看到,一座雄伟的浮桥就象一道美丽的彩虹嵌在了奔腾不息的长江上。作为一名军人,王景全在那一刻思绪万千:天堑终于变成了通途!想到我军未来执行任务时,长江再也不会成为障碍,王景全和助手们的心情是那样的激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次在高水位长江最复杂水域首次架桥成功,创下了世界渡河史上时间最短、跨度最长、难度最大、条件最为复杂的4项世界之最。

   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在征服内陆江河障碍后,王景全又把目光转向了浩瀚的海洋,开始了军地一体化海上工程保障技术的研究。为缩短我军高技术条件下应急保障和综合保障器材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根据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指导思想,王景全参与发起并承担了新一代海上交通战备器材“多用途浮箱”的研制,他们从总体设计到无数次实验,一路过关夺隘,历时9年,终于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交通战备保障器材,大大提高了军事交通应急保障能力。 1992年5月,运用这一成果,我军成功地在某港湾上演了一幅壮观的演兵图:伴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的腾空而起,一队队身穿桔红色救生衣的舟桥兵,操纵着一个个大型浮箱左连右拉,一座浮动港顿时跃然眼前。紧接着,坦克、火炮隆隆驶出登陆舰,穿过桥头冲向岸滩。这项成果后来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项国家发明专利。运用这一成果,我国又在浙江大榭岛架起世界最长的金属箱体跨海浮桥,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

   王景全还主持了海上工程保障课题,先后组织了军内外25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开展协作,上百名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参与攻关,上千名官兵直接参加了上千次海上试验,航程两万多海里,创造了未伤亡一人、未翻沉一船、未损失装备一件的奇迹。

   王景全在多年科学试验道路上,面临过多次挑战和考验,经历了多次危险,诸如海潮、风浪、晕船等考验,有几次在试验中差点与死神相伴。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一些建筑企业找到王景全,希望能高薪聘请他设计桥梁,都被他一一回绝了。王景全说:“人民哺育了我们,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只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不懈奋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王景全看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桥梁工程事业,被誉为“江河天堑铺路人”。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