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水乡大桥趣谈
2013-09-16 来源:兴化市交通运输局

 
  “万亩荷塘绿,千岛菜花黄,荟萃江南秀色,我的甜美故乡”。这是2003年阎肃作词为水乡兴化量身定做的市歌“梦水乡”当中的一段词。通常人们印象中的水乡都是江南古镇,兴化是我的家乡,这里有一座公路桥以“水乡”命名,它就是兴盐公路“水乡大桥”。

  一、桥名小议

  万物皆有名,桥梁也不例外。水乡一般指河沟、湖泊众多的地方。水乡一词是泛指,是个大地名,用作某个具体桥名,显然不太合适,也不准确。但兴化人都知道水乡大桥就是北门外跨上官河的大桥,因为在那个年代,该桥是全市最大的标志性建筑物,既美丽又壮观。

  旧时桥梁取名除依地名外,往往以“表扬”、“德政”、“风景”类选词。由于很多桥梁为民间捐款修建,因此还有大量桥冠以人名为代替,“修桥补路作功德”已基本形成共识。

  桥梁取名一般为一到三个字,如苏州枫桥、宝带桥、兴化的虹桥等,很少用两个地方命名,长江上修了数十座大桥,哪一个城市大、实力强,就选用该地方命名。但镇江、扬州大桥取名时,费尽周折,镇江与扬州都是地级市,历史文化名城,项目前期上报国家发改委立项时用的是“镇扬大桥”名,扬州人表示不能接受,因为当时两地都有在任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岚清),最终协调用“润扬大桥”就很巧妙,接着“苏通大桥”取名也就没什么异议了。

  兴化建县是公元920年,县治一直就在昭阳镇。古时候选城池所在地一般用两原则,一是疆域中心,二依风水择交通便利的地方。当初建城可能是符合第二个条件,城区周边有九条河流环绕,水路运输十分发达。解放前兴化城有四门、四水关。

  而兴化—盐城公路是1972年—1976年规划建设的,兴化段由西城门口起至大邹镇兴盐界河止,全长36.2公里。该线路据说是由时任江苏省革命委员会许世友主任亲自拍板确定,作为一条战备公路建设。城区段选线应该是比较科学的,顺着海子池,沿水产养殖场向东跨上官河,北部则是烟波浩渺的乌巾荡。

  兴化水乡大桥设计时原名“北门桥”,但实际桥位离北城门还有800米左右距离。1975年竣工时,不知何人重新命名“水乡大桥”。假定仍用小地名北门命名,比较合适。因为北门所处位置特殊,自古以来商贸发达,人称“银北门”,直到解放前夕才逐步衰落。北门的重要性是仅次于金东门,而高于南门和西门的。历史上的北门大体是现在新建的北城门位置,但城门外还有蔡家垛、观音庵、大王庙及北窑等一大片狭长土地,自城门起向北延伸有3华里(现过境公路)。

  “水乡大桥”的桥名准确表达应是兴化—盐城公路城区北门外上官河大桥,但名字太长,不似水乡大桥响亮、直观。

  二、桥型选择

  水乡大桥是5孔25米跨径的双曲拱,中间两孔为上下行的主通航孔,总长161.42米,为方便砖瓦厂职工出行,大桥西侧增设了一孔三铰拱旱桥。承担水乡大桥设计任务的是扬州市交通局庄逊先生,我与其熟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庄逊先生其父是国民党要员,由于成份问题,文革期间庄先生由省交通厅下放到扬州交通局工作,他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是当时扬州地区最高水平的桥梁工程师。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尚不能建造大跨度混凝土桥梁(钢桁架梁除外)。1964年4月17日,一座造型别致的桥梁在无锡东亭诞生了,这是无锡县交通局桥梁工程队发明创造的。这种桥吸收了我国古代石拱桥的优点,将承重受力部分结构做成横向与纵向都用拱形曲线,类似自行车挡泥板。东亭桥是我国第一座双曲拱桥,后在全国各地推广。1973年,上海科教电影厂制成《双曲拱桥》专题片,1978年邮电部特种邮票中有一枚是双曲拱桥。

  庄逊先生选择了上部5孔连续双曲拱、下部柔性墩。上部主受力拱肋尺寸仅25×32.5厘米,拱波、腹拱布置精巧,拱肋上外加眉梁,整个桥梁显得简洁纤细、流畅明快,材料用量十分节省。1976年,兴化—盐城公路正式通车,水乡大桥图片入选交通部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拱桥画册,桥名又变为江苏省水乡桥。

  泰州市公路学会理事

  桥梁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  翟建平

  兴化市交通运输局主任科员
上一篇: 风雨桥
下一篇:十字桥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