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宁波桥歌桥名和桥人趣谈
2014-07-29 

 
  生于1938年10月,高级工艺美术师,曾出版专著《中国狮子艺术》、《中国佛像艺术》、《南宋石雕》、《朱金漆木雕》、《四明寻踪》等。

  宁波桥歌、桥名和桥人趣谈
  奉化南渡桥
  宁波桥歌、桥名和桥人趣谈
  宁海戍己桥
  宁波桥歌、桥名和桥人趣谈
  慈溪沈师桥
  宁波桥歌、桥名和桥人趣谈
  鄞州广德湖桥

  宁波的桥歌

  七字写来一直弯,桥边做人顶犯关,大水会做三丈三,江桥汆到镇海关,百姓汆到招宝山。

  旧时,宁波人可能听到过这样的桥歌。

  宁波最有名古桥,称为“老江桥。”唐长庆三年(823),古明州城东门三江口,刺使应彪建造了用十六条木船排列成的浮桥,始称东津浮桥。据传,桥成之时,现五彩长虹,故又称“灵现桥”,简称“灵桥”。而老宁波却直呼为“江桥”。这就是世代老宁波心目中的“外婆桥”,于是甬人以桥为依,桥与民生之俗的民歌、民谚应运而生。如《江东地名歌》唱道:铿蹬一脚头,踢到江桥头。江桥抬抬动,弯转灰街弄。灰街白洋洋,弯转大校场。校场长遥遥,弯转卖席桥。卖席卖过冬,弯转划船弄。划船划到家,弯过栎木庙,直到舟孟桥。

  清同治元年(1862),在宁波三江口余姚江的出口处建造了用18只木船连在一起的浮桥,又称“新江桥”。1869年,因一次彤云社迎神赛会,新江桥人挤桥断,400余人众丧生桥下。宁波城内外又有儿歌唱道:好看彤云社,翻落江桥下,汆到下白沙,撩起豆腐渣。

  宁波桥俗桥歌的形成,是浙东特有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产物。宁波地域在秦汉时属会稽郡,《汉地理志》云,“会稽土带海傍湖”,水网密布,桥梁纵横。《明·成化宁波郡志》认为:“明州四面际海,带江汇湖,土地沃衍。自宋以来,礼俗日盛,家诗户书,科第相继,甲于东南。”又有儿歌唱道:喔喔嗡,雪里蕻,一担馒头一担葱,一担担到桥头墩……

  其他的儿歌、民谣还有:

  山上有花山下香,桥下有水桥上凉。

  小溪鄞江桥,大水要汆掉。

  跑过三关六码头,到过宁波江桥头,吃过奉化芋艿头。

  十六只河埠三口桥,两只祠堂半座庙(三桥鲍家)。

  三日呒饭吃,凸肚过江桥。

  好浮瓢,勿会汆过老江桥。

  船到桥头自会直,勿是碰,就是别。

  桥倒压勿煞差鱼。

  伤药丸哄过天宁寺桥。

  念佛念一世,勿如过桥石板铺一记……

  因此,从历史记载和现存古桥调查来看,宁波桥俗桥歌的形成始于唐,盛于宋,发展在明清。地域的经济发展促进桥文化兴盛,桥文化发展又促进地域经济文化繁荣。在科学不发达的旧时代,人们试图在桥梁上寻找归宿和附加意义,于是逐步丰富了桥梁的人文内涵。

  宁波古桥名

  宁波古桥的起名与地域名称、环境、人文因素相结合,大大丰富了地域文化的内涵。桥梁建筑具有相对永久性和公共性,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因此桥的命名也集中反映该地域民众的思想情感:或颂扬济世利民普惠众生,或纪念行善积德功延千秋,或记载名人轶事历史典故,或寄予期望祝愿平安……千百年以来形成了悠久独特的桥名文化。

  宁波域内曾有上万座古桥,如宁波的《宋元六志》、明《嘉靖宁波府志》、清《光绪鄞县志》、民国《鄞县通志》等,都以大量的篇幅记载了数以千计的桥名、所在地及其历史。仅《光绪慈溪县志》就记载了县内上千座桥名及其所在地。桥名总体上可分以下12类:

  一、以地名桥如庄桥、大桥、定桥、师桥、新桥、潘火桥、董家桥、王伯桥、陈滥桥、礼嘉桥等。

  二、以景名桥如长山桥、鄞江桥、关山桥、月湖桥、白云桥、光溪桥、观海桥、达蓬桥、登瀛桥等。

  三、以水利工程名桥如东岗碶桥、陈婆渡桥、斗门桥、二眼碶桥、石马塘桥、金墩桥、沙村溪闸桥、屯山闸桥、泗洲塘桥等。

  四、以人文建筑名桥如祠前桥、陆殿桥、府前桥、林染桥、隘桥、钉打桥、醋务桥、米行桥、油车桥、铸坊桥等。

  五、以动植物名桥如五龙桥、白鹤桥、九狮桥、花桥、五马桥、狮凤桥、马龙坑桥、伏龙桥、蟹蛏桥、唐荔桥、龙睃江桥、西象桥、松下桥、芳草洲桥、金鸡桥、梨花桥、浣花桥、桃花坑桥等。

  六、以天文纪年名桥如宁海“戊已桥”建于道光戊申(1848),成于己酉(1849),全长48孔、137米,各取前一字为桥名。其他如甲子桥、镇天桥、迎阳桥、摘星桥、梯云桥、虹桥、七星桥、风桥、行春桥、秋成桥等。

  七、以吉祥慈善名桥如慈善桥、赐福桥、福星桥、太平桥、保安桥、万安桥、安乐桥等。

  八、以数名桥如独板桥、双洞溪桥、三眼桥、四眼桥、五港桥、五石亭桥、七星桥、十三洞桥、五百岙桥、千丈岩下桥等。

  九、以人名桥如戴婆桥、季卫桥、黄杨桥、沈师桥、尚书桥、客星桥等。

  十、以地理方位名桥如湖心西桥、中村桥、东津桥、北渡桥、南渡桥、西洞桥、东碶桥、中心桥、上虹桥、下虹桥、下明桥、镇东桥、后溪桥、上兴桥。

  十一、名不符实的桥如鄞西北渡村听泉桥,由近代著名文士康有为题写桥额。然此地一马平川,无泉可听。

  十二、一桥两名三名桥宁波老桥中有一桥两名或数个桥名,多因重建或重修之后再名,或桥额不同。以下是宁波部分双名并存的老桥。

  张家府桥、广德湖桥、隐仙桥,位于鄞西横街镇。

  石马塘桥、尚书桥,位于鄞西古林镇。

  古卧床桥、护龙桥,在慈溪掌起黄家。

  戴婆桥、万年桥,在东钱湖圆堍村。

  古吉利桥、古新河桥,又称狮子桥,在慈溪掌起镇。

  沙滩桥、雪航桥,在慈溪市鸣鹤镇。

  古问字桥、劝善桥,在宁波月湖花屿。

  迎龙桥、永绥桥,在鄞东南云龙镇姚家浦村。

  古桃江渡、慈善桥,在鄞东钟公庙镇。

  蒋家大桥、三径桥,在慈溪市掌起镇。

  太和、保安桥,在鄞东下应,又称三接桥。

  大漳桥、古通济桥,在镇海九龙湖镇汶溪村。

  魏家桥、古麟桥,在余姚市三七市魏家桥村。

  下伞桥、后涌桥,在鄞州古林镇布政村。

  从实用意义上来说,一座好的桥名,以不与别处的桥名相重复才是最为重要。宁波数千座桥名,略有重复在所难免,但是重复太多了,总不是好的桥名。如以“太平桥”而论,在宁波地域内就有15座,鄞东有4座,鄞西有3座,鄞南又有3座,再加上别的县内的“太平桥”这就更多了。此外,“洞桥”、“万安桥”的桥名各15座。这就失去了桥名作为地名标识的实用意义。

  宁波桥歌、桥名和桥人趣谈

  ①
  宁波桥歌、桥名和桥人趣谈

  ②
  宁波桥歌、桥名和桥人趣谈

  ③
  宁波桥歌、桥名和桥人趣谈
  ④
 
  图①鄞州十三洞桥

  图②余姚万安桥

  图③鄞州百梁桥

  图④慈溪仙人

  桥人故事

  尽管不少古桥貌不惊人,朴实无华,但它们的人文内涵却使许多气派豪华的现代桥梁相形见绌。宁波古桥梁与当地民生运势文脉相关联,故有因为建桥修桥而留名青史的人物,也有古桥与某名人轶闻关联的事件,而使貌不惊人的老桥成为名桥。有的古桥即使桥已不存,而桥与人的故事至今依然在老宁波口中流传。

  新娘子开桥从前,象山新桥石柱溪上新桥建成后,按惯例请来县太爷来行头桥,适逢新娘花轿经过此地。县令说:“今日新娘为大,应由新娘开头桥。”新娘说:“太爷开头桥,做官节节高。”县太爷道:“新娘开桥万年牢。”新娘与县太爷互让后还是由新娘开头桥,即命名“永新桥”,俗称“新桥”,镇以桥名。

  城内五味桥旧时宁波城内有甜酸苦辣咸五条桥:陆殿(甜)桥、醋务桥(酸)、采莲桥(莲、黄连,苦)、生姜桥(辣)、咸塘桥(咸)。如今都已不存。

  拦瑞桥北仑区昆亭贵池村有三孔石梁桥,上置拦板和桥柱,但无桥名。光绪年间当地文人刘慈孚写了“昆亭十景”组诗,为了凑齐十景之数,将石桥也作为一景,题为“石桥拦瑞”,诗曰:“照池突兀卧长桥,一曲清溪水泬漻。虹影四拦山影住,倒涵钟秀上云霄”。后来村人都将这座桥称为“拦瑞桥”。

  状元桥宋绍熙三年(1192),镇海县令王阮建“状元桥”,在桥栏上刻:“人从石上行,状元此时生”。后来碰巧县内张信状元及第,此乃“先建状元桥,后出状元郎。”

  隐仙桥鄞州西乡横街镇有一座“隐仙桥”,说是早先横街村尚未成市集,村南三里凤岙已成市,市集上有一胡姓老妈妈平时乐善好施,日夜盼望遇仙。有一天门口有一叫化子婆婆,胡妈妈不厌其丑脏,施舍了一碗白米菜饭,叫化子吃完走后,地面突然长出了荷花。胡妈以为遇到仙人,赶紧去追,一直追到横街村的石桥上,叫化子不见了,天上掉下一块黄绢,写有四句:“人人都把神仙盼,要想成仙也勿难,只有诚心做好事,功到自然入仙班”。从此,横街村的原来广德湖桥又称为隐仙桥。而《清·桃源乡志》记载,鄞西横街村“隐仙桥”,为“宋宝祐(1253-1258)间,张即之建,人传吕洞宾访即之,及出,则隐于桥下而不见,故名隐仙桥”。

  十三洞桥清嘉庆年间,鄞州西乡湖山村董家村出了一位进士,名叫董澜,他在外做官回来,见村前有宽阔的“湖泊河”,外出要用船过渡或到远处兜大圈子。于是他出资发动村民造了一座有十三孔洞的石桥,如今还留下民谣:“金山夹银山,洞桥十三眼,前后千亩畈,湖心有龙潭”。原来这董家村有两座叫金山、银山的小山,“湖泊河”是古广德湖湖迹,水很深,称为龙潭,有了十三洞桥造福乡里,董澜受到世代村民的尊敬。

  王安石建仙人桥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化巨匠王安石,在庆历七年(1047)任鄞县知县期间多次慕名攀登慈溪伏龙山。为了贯通山径,重建了一座石拱桥,这就是伏龙山的仙人桥,又名刺史桥。桥长20米,宽7米,拱高7.5米。如今桥畔立石碑一方记之。

  祖孙三代建成百梁桥鄞州洞桥镇百梁桥是一座六墩七孔石墩木梁廊桥,因桥面下铺百根大木,故称“百梁”。有儿歌唱道:七塔寺七层塔,塔塔朝天天朝塔;百梁桥,百根梁,梁梁映水水映梁。在北宋元丰元年(1078),当地村人朱文伟、朱用榓父子两代人,率先出资建廊桥。绍兴十四年(1144),百梁桥损毁严重,朱氏裔孙朱世弥兄弟俩率村民按原样重修,此后,百梁桥仍由朱氏及当地村民共同保护维修。如今,该桥成为浙东最长的千年廊桥。

  沈恒兴建沈师桥南宋乾道初年(1165),45岁的明州市舶司管内劝农使沈恒到慈北巡视,见慈溪鸣鹤一带地广人稀,南有五磊、栲栳为依,北有百里海涂绵亘,遂生建宅归隐之意。乾道六年(1170),沈氏家族迁入此地大古塘之南,建“海隅书屋”,授教讲学,自任塾师,附近学子纷至沓来。淳熙十五年(1188),沈恒捐资在馆前建桥,以利学生和村民交通往来,其中学生万琦名桥为“沈师”,“沈师桥”就成为三北老幼皆知的商埠和学府,村名也就称“沈师桥”。

  许石匠巧造南渡桥奉化的南渡村与鄞州的北渡村有奉化江相隔,世代靠渡船往返,而渡过奉化江到达奉化城还要在南渡村过一条县江。在北宋建隆二年(962),当地人曾数次造过土桥和木桥,然而江水汹涌,桥常坏,过往客商苦不堪言。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由奉化善士沈森出资,聘邀鄞西小溪石匠许诚等桥师主持重建了一座长达52米,宽6.6米,用直柱长条石为墩的四孔木梁廓桥。三组6根条石八字斜插于江底,与横卧于江底的护底石榫接,而上端与大木梁相连。这样的构造既使桥墩稳固、有良好的承重,又有泄排江水、抗御急流的作用。这就是如今南渡村的广济桥,桥南桥台刻着“小溪石匠许诚造”。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