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桥梁 > 正文
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
2015-02-26 

   1. 概况

   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地处重庆市主城区中央商务区,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口(朝天门)下游约2.4km的长江王家沱河段,在重庆主城区向外辐射的东西向快速干道上。

   大桥桥位所处江面河床宽570m,水深18m,洪水时最大表面流速为4.07m/s,设计流量为88700m3/s。桥位区基岩主要为砂岩、泥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覆盖层厚度较小。桥位区多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

   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552m的公轨两用的特大型拱桥。大桥全长1.741km(图1)。大桥为双层桥面,上层桥面为双向六车道,下层桥面为2个预留车道和2条双向轨道交通。汽车设计速度60 km/h;桥位区20m高处百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26.7m/s;船舶撞击荷载:顺桥向为1100k N,横桥向1400kN;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结构物按7度设防;通航净高18m,通航净宽不小于242.1m。

   图1  朝天门长江大桥全景

   2. 主桥结构

   图2  桥型布置图

   朝天门长江大桥主桥采用190m+552m+190m三跨连续钢桁系杆拱桥(见图2),主桥全宽36.5m,桁宽29m,两侧边跨为变高度桁梁,中跨为钢桁系杆拱。拱顶至中间支点高度为142m,拱肋下弦线形采用二次抛物线,其矢高为128m,矢跨比1/4.3125;拱肋上弦部分线形也采用二次抛物线,并与边跨上弦之间采用R=700m的圆曲线进行过渡。主桁采用变高度的“N”形桁式,拱肋桁架跨中桁高为14m,中间支点处桁高73.13m(其中拱肋加劲弦高40.65m),边支点处桁高为11.83m。全桥采用变节间布置,共有12m、14m、16m等三种节间形式,边跨节间布置为8×12m+14m+5×16m,中跨节间布置为5×16m+2×14m+28×12m+2×14m+5×16m。

   主桥支承体系布置:纵向支承体系布置为江北侧中支点(P7墩)设置固定铰支座,其余各墩均设置活动铰支座。横向支承体系布置为中支点均设置固定支座,边支点设置横向活动支座,边支点下横梁中心设置两个横向限位支座。

   1)基础

   P7、P8主墩基础为分离式群桩基础,两承台对称桥轴线均为25×19.4m长方形厚6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一承台基桩为3排12根桩径为2.5m群桩,每一墩共24根,见图3。

   图3  主墩基础

   2)墩身

   P7、P8墩均为大桥主墩,墩高分别为36m及26.6m,墩顶均设14500t的球型支座。整个桥墩墩身横桥向总宽47.4m,由两座分离式钢筋混凝土薄壁墩组成,为增强两桥墩横向联系,两薄壁墩间设一厚4.0m的横梁。每座分离式桥墩均为20.5m(顺桥向)×15.4m(横桥向)长方形单箱六室(6.2m×5.5m),墩壁厚1.0m。墩顶部设有高4.0m的实体段,见图4。

   图4  主  墩

   3)主桁杆件截面(见图5)

   主桁弦杆为焊接箱形截面,截面宽度有1200mm和1600mm两种,截面高1240~1840mm,板厚24~50mm。杆件按照四面拼接设计,拼接处杆件高度、宽度均相同,不同宽度和高度杆件之间采用变宽(高)度设计,对于同一杆件,宽度和高度不同时变化。

   腹杆采用箱形、“H”形及“王”形截面,箱形截面高1240~1440mm,板厚24~50mm;“H”、“王”形截面高700~1100mm,板厚16~50mm,杆件端部按照两面拼接设计。

   中跨布置有上下两层系杆,其中心间距为11.83m。下系杆与加劲腿部中弦及边跨下弦贯通。上层系杆采用焊接“H”形截面,截面高1500mm,宽1200mm,板厚50mm。下层系杆采用焊接“王”形截面,高1700mm,宽1600mm,板厚50mm,系杆端部与拱肋下弦节点相连接,下层辅助系索锚固于节点端部。

   主桁杆件所采用的最大板件厚度50mm,最大长度44m,最大安装吊重80t。

   图5 主桁杆件截面

   4)主桁节点

   主桁节点除中间支承节点(E15)(见图6)采用整体节点外,其余均采用拼装式节点。节点板最大厚度80mm(E15节点),最大规格为5570×7620mm(E18节点)。

   图6  E15节点

   5)桥面系

   上、下层桥面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桥面板厚16mm,采用“U“形闭口肋,沿纵桥向设置横隔板,其间距不大于3m,在主桁节点处设置一道横梁。上层桥面沿横桥向布置6道纵梁。下层桥面每侧布置2道纵梁,中间采用纵、横梁体系,其横梁与两侧钢桥面板横梁共为一体,共设置两组轻轨纵梁,其中心间距为4.2m,每组轻轨纵梁由两片纵梁组成,两片纵梁通过平联和横联连为一体,纵梁端部通过鱼形板和连接角钢与横梁连接,轻轨纵梁上设置木质桥枕和60kg/m钢轨,作为城市轻轨交通走行轨道。上层桥面在主桁节点外侧设置人行道托架,上置“∏”形正交异性钢人行道板。(见图7)

   图7 吊杆区断面布置

   6)平纵联

   下层桥面平纵联为交叉型设置,杆件采用焊接工形构件,横梁作为下平联撑杆。拱肋上、下弦平纵联采用菱形桁式,加劲弦平纵联采用“K”形桁式。由于相邻节间存在一定的夹角,平联节点板采用弯折方式进行过渡。

   7)横联与桥门架

   主桁拱肋每两个节间设置一副桁架式横联,位于拱肋上下平纵联“m”字形形心处;加劲腿区段每个节间均设置一副桁架式横联。中间支点处设桁架式桥门架,边支点A1~E1和E18~E19等处均设板式桥门架,E19~E20处设置桁架式桥门架。

   8)高强度螺栓连接

   主桁构件采用M30高强度螺栓,φ33栓孔,设计有效预拉力为360kN;桥面系、联结系采用M24、M22高强度螺栓,分别为φ26、φ24栓孔,设计有效预拉力240kN、200kN。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按照f=0.45计。

   9)主桁安装

   边跨采用平衡重辅以临时墩半伸臂架设。起步段(前两节间)利用边墩旁塔吊在膺架上架设,同时架设两个临时节间,与前两节间共长48m以加载配重平衡悬臂端。然后在钢梁上弦拼装拱上爬行架梁吊机,并在离边墩36、50、80m处设置临时墩。利用拱上爬行架梁吊机悬臂架设至主墩,与此同时在平衡节间加载适当配重。

   中跨采用平衡重辅以斜拉扣挂系统全伸臂架设。先主拱架设至合拢后再进行中间梁系架设。中跨安装时钢梁先整体安装至108m,随后仅架设拱肋桁架及吊杆至跨中合拢。斜拉扣挂系统塔架高98.07m,共设置两层拉索。中跨钢梁悬臂架设至168m时,挂设内索并初张拉,继续架设钢梁至240m,挂设外索、初张拉、架设钢梁,最后进行跨中合拢。钢梁悬臂架设同时在平衡节间加载适当配重。跨中合拢后,安装临时系杆并张拉,完成结构体系转换,然后逆序斜拉扣挂系统及拱上爬行架梁吊机。再利用桥面吊机在上层桥面行走,逐节间安装上下层系杆及上层桥面横梁直至跨中合拢。系杆合拢后拆除临时系杆,然后桥面吊机后撤同时安装下层桥面横梁、平联、轻轨纵梁和上下层桥面板直至完成。主体结构安装完成后安装并张拉辅助系索。全桥附属结构、桥面铺装等完成后,辅助系索及吊杆进行全面调索并达到设计要求。


   图8 主桥施工

   3. 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点

   1) 首次推出主跨552m的公轨两用飞燕式多肋钢桁架中层式拱桥,跨径居世界同类桥梁跨径之最。

   2)主桁结构中间支点采用支座,使得大桥结构体系在外部为三跨连续梁受力体系。

   3)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采用双层交通,轨道交通与汽车的通道上下分离,互不干扰,为了保证轨道交通乘客过江时有较好的视觉感受和舒适性感,取消桁架斜腹杆。

   4)研制成功并应用于朝天门长江大桥世界上最大吨位14500t的抗震支座。

   5)整个大桥主桁构造除E15采用整体节点外,其余均采用拼装式节点,方便施工。

   6)采用钢结构系杆和预应力系杆相结合的方式,钢结构系杆构造上同时作为钢桁梁的一部分,其平面与主桁拱平面重合,系杆与主桁拱间的连接构造简单,受力明确;

   7) 本桥采用架梁吊机、斜拉扣挂技术,结合抬高梁体标高使主桥转动的思路,实现先拱后梁零应力合龙模式,为世界首例,成桥线型易于保证。

   4. 有关资料

   桥名: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

   桥型:三跨连续钢桁系杆拱

   跨径:190+552+190m

   设计单位: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交二航局

   混凝土用量:55300m3

   钢材用量:49054t

   造  价:13.2亿元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