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程设计 > 正文
青海共和至结古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2015-12-03 
   第一部分 项目介绍与规划

   1.1 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增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隧道数量达6139 座,里程达3942.0km。其中,特长隧道190处、821.1km,长隧道905处、1500.7km。我国在建或建成的3公里以上特长隧道已达200多座。我国公路隧道建设已进入飞速发展期。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由于“新奥法”原理的引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八十年代以来,在新奥法的指引下,一些重大隧道工程相继建成,如中梁山、隧道、雪峰山隧道、方斗山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等重大工程。

   众所周知,新奥法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具体措施有两点

   ①在整个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以利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尽可能地提前了解围岩的力学特性,在设计与施工中合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采取各种工程措施,使围岩成为隧道承载体系的一部分。

   ② 切实地进行信息化的设计和施工,在现场建立有效的监测、控制系统,严格实行以项目为主体的动态管理。

   而在具体实施步骤上,掌子面超前地质预报、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反分析、现场围岩分级判断是新奥法的技术关键点。这些关键技术点的把握,对减少工程事故、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投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2监控量测、质量检测等工作存在的不足

   虽然新奥法将隧道监控量测作为其三大技术支柱之一,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的地位与此显然不相适应。在新奥法引入隧道工程建设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许多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将监控量测工作作为可有可无的工作项目对待。这其中有客观的原因,如在正常情况下,隧道监控量测工作的作用不易显现,任何一个有着监测经验和判别围岩稳定性经验的监测单位均不可能在隧道围岩稳定的情况下提出预警,从而不易引起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而在隧道围岩处于频繁变化的地段,由于监测时间长度的需要,监测异常数据可能处于滞后状态,从而导致预警落后于实际工程状态,使得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对监测数据心存疑虑。另外如监测测点的埋设、测点变形及受力状态数据的采集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些工作可能与施工存在一定的冲突,对施工有一定的干扰,在目前效益至上的施工环境下,极易引起施工人员的不满,从而发生破坏监测测点,从而影响监测数据分析的事情时有发生。导致出现这一状况也有一些主观方面的原因,如有些施工人员由于对隧道监控量测工作的不了解,误认为埋设的量测元件是对其施工质量的一种长期监控,导致破坏监测点事件的发生,从而影响监测数据作用的充分发挥。另外一方面,由于部分工作人员对新奥法理解并不透彻,认为既然施工单位已经进行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工作,就不需另外再花钱(当然监测费用与监理费用相比很少)进行该项工作了,殊不知在目前的施工环境下,施工单位仅配有有限的量测人员,在完成本职的施工测量和放样的情况下,已难有精力和心情去完成需要付出大量劳动的隧道监控量测工作,同时施工单位通常无相关监测资质,这一点与交通部主管部门对隧道监控量测和质量检测工作专门设置的“桥隧专项”检测资质严重违背,在这种情况下,对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支护参数的合理性研究与参数变更、二次衬砌的合理施作时间研究、与超前地质预报数据的结合分析等更是无从谈起,直接影响隧道监控量测积极作用的发挥,导致的结果将必然是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大打折扣。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