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精英 > 正文
大交通下显身手——记“省突”、“省贴”获得者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杨圣文
2015-04-16 
   省科技进步奖励7项,省级科技成果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863项目1项……参加工作17年间,他获得的荣誉让人目不暇接。2014年“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业技术人员”殊荣,让他的名字又“热”了起来。

   学以致用  科研路上初试牛刀

   在这些种类繁多的荣誉中,最令杨圣文记忆深刻的,当数2003年被单位推荐到长安大学读硕士时,在导师魏朗的帮助下设计的《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再现系统的开发研究与应用》被授予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数量上升。传统的人工处理判别容易出现技术性失误,如何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与再现系统的运用已成为一种迫切需要。然而,事故分析需要丰富的事故现场处理经验,为此,杨圣文不论何时何地,都及时赶赴现场,记录分析情况。

   2004年杨圣文刚结婚,但是工作的繁忙让他结婚第二天就不得不返回岗位。经过无数次的探讨和实践,杨圣文和他的导师终于突破了瓶颈,成功研制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再现系统,项目在鉴定后,系统推广应用到全省各地州的事故处理中,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199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汽车工程系的杨圣文在汽运室一干就是10多年,时光仓促的一线奔波中,他凭借对汽车研究的深厚理论基础,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迅速成长起来。

   潜心聚力  大交通下一显身手

   时光转到2009年,恰逢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与部公科所共同承担的科研项目《西部地区汽车维修企业维修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及评价体系研究》刚刚进入准备阶段,正需要一名技术骨干来接手。

   这时,担任高级工程师技术职务不过两年的杨圣文承接了这个项目,“啥?要搞这个?”人们不禁替他捏了把汗。汽运室承担着全省各地州事故车辆检测,哪有精力研究课题。

   杨圣文安慰大家:“科研课题是交科所的生命线和根本,我们要当科技探索的实践者……” 一番理论,把大家的热情给鼓动了起来。

   事故汽车修复不同于普通故障车辆,损伤机理复杂,杨圣文通过系统研究,首次提出了损伤等级划分原则,建立了汽车维修质量评定模型和方法。

   由于事故车辆修复技术涉及领域多,当时国内在此领域几乎一片空白。“我们能不能设计出事故车辆的修复标准呢?”杨圣文大胆提出问题,研究提出了维修诊断工艺和维修质量评价模型等,之后,他参与编写的《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成为行业标准。

   专注致远  于无声中岁月芬芳

   2011年,杨圣文调到科技办当主任后,又深入调查研究各方需求,横向联合找市场,纵向联合求发展,不断加强项目储备、申报。

   这让大家看到了他的实干精神和气魄。同时,也让大家感到担忧:项目的发展潜力怎样?又如何去赢得用户和市场的信任?

   这些,杨圣文心里也明白,但是,这一步必须迈出去,结合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杨圣文带领团队与省内外知名院校联合攻关,不断提高申报课题的质量和水平,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科研中……

   一天,有的同事找他抱怨:“帮别人申报项目,衔接项目经费,一年忙到头,自己什么也没有得到”。

   为使团队把力量凝聚到团结干事上来,他开导说:“管理是幕后工作,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一番肺腑之言,将大家心中的阴霾驱散开来。

   为了减少工作上的阻力,杨圣文甘当同事间的润滑剂,用快乐心态感染团队,为保证研制进度,他放弃休息日,甚至还在工作室铺了张床,身体支持不住了,就躺在病床上边打着吊针边思考,等吊针一打完又投入研讨问题……

   而今,杨圣文已经先后组织开展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为院所及行业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20余项,争取科研经费3500多万,累计科研投入约1.4亿元。然而在整个采访期间,杨圣文一直很谦虚,他说:“我只是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这个大集体中的一员,很多人都比我强,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