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湖北]秭归大桥缺钱PPP模式解忧
2015-09-18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位于西陵峡畔,坐落三峡坝首,千百年来,长江和香溪河将秭归一分为三,沿岸居民出行不便。4年后,实行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投资建设的秭归香溪长江公路大桥将跨越长江、香溪河,天堑变通途。

        资金难筹项目险搁浅

        秭归县城因三峡工程建设南迁过江,三峡工程蓄水后,这里成为三峡库区唯一一个没有过江通道的县。2013年6月,好消息传来,全长5.9公里、总投资近21亿元的香溪长江公路大桥项目,作为政府收费还贷项目,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下拨6亿元的资本金,剩下的15亿元由地方政府筹措。

        可是,秭归人没有高兴太久。以特许经营权作担保向银行贷款建设,建成后收费还贷的模式,在秭归却行不通。

        “起初,我们跟多家国有商业银行谈合作,都吃了闭门羹,银行方面认为这座桥的收费还贷能力很低,拒绝提供贷款。”秭归县委副书记杨勇说。而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彻底排除了地方政府直接从银行贷款的可能。“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考虑寻找有投资能力、有施工能力的大企业进来,希望以BT模式进行建设,即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政府,政府按约定总价,分期偿还投资。”杨勇说。

        但是,如果采取BT模式建设,县政府要在短期内偿还近15亿元的债务,这对于一个年财政收入仅为7.8亿元的国家级贫困县来说,财政压力不堪重负。

        一边握着来之不易的“准生证”,一边却饱受资金困扰,项目无法落地。承载秭归人民梦想的香溪长江大桥项目,眼看就要搁浅。

        多途径力促项目落地

        秭归县政府组建融资专班,研究PPP建设模式。“当时,关于PPP模式的制度、法规几乎是一片空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秭归县财政局局长宋俊华说。

        为了使PPP模式科学、规范运作,秭归县委、县政府使出浑身解数,通过第三方评估、法律团队审核、国内知名专家研判等途径,最终决定由县政府成立一家国有独资公司作为国家补助资金的出资人与合作人成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建设、收费还贷、营运、移交。

        消息传出,银行方面纷纷抛来橄榄枝,表示愿意提供贷款。

        PPP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按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该项目必须实行施工招投标,但是PPP模式必须启动政府采购程序。经多方研究,最终秭归县政府与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达成一致,分别由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开展施工招投标和合作人采购。最终,武汉市政建设集团联合体(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市市政路桥有限公司)脱颖而出。

        PPP模式,不仅能解决建设资金上的瓶颈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实现技术、效率和经济多方共赢。“目前来看,这个项目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范例,具有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意义。”湖北省财政厅金融处处长魏承玉说。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