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精英 > 正文
在创新中实现梦想——山西路桥集团高级工程师李冬生先进事迹
2016-01-22 
        

        李冬生,山西路桥集团高级工程师,交通部试验检测工程师(道路、桥梁、隧道三项),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首批服务企业技术创新专家。

        李冬生,技术能手,企业科技带头人,代表山西省路桥集团参加全省企业职工“五斜竞赛载誉而归的功臣。从参加工作至今,他始终坚守在交通技术一线,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员工,成长为高级工程师,成为了新时代知识型人才中的一员,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书写着人生精彩。

        守住一份初心

        1999年,武汉工业大学毕业的李冬生,被分配到晋中公路分局工作。他没有因为自己是大学生就眼高手低,而是和所有人一样在一线开始了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从基层做起,从手头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现场施工,将每一天的工作都视为对自己能力的一种锻炼。

        求知、求创新的欲望是推动他创新发展的动力。“这么多年来,我从未对工作失去过热情,反而是越干发现需要学习的知识越多,一直在努力成为这个行业真正的行家”。心底深藏着对技术工作的热爱,他始终兢兢业业地做好技术员的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很少请假,将全部心思放在了工作与学习上,学习行业相关技术,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一点点地钻,一天天地啃,用学习提高自己,用技术历练自己,求知欲使他知难而行、迎难而上,终于在技术方面有了新收获、新惊喜。

        坚定一种信念

        一路走来,从技术人员到高级工程师,职务在变,角色在变,李冬生对技术工作的那份责任和担当始终依然。在工作中,不仅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还特别爱琢磨,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断地思考,跟随着时代的发展努力创新实践,想办法提高工作中的技术效能,解决技术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在工作中,出差在外是常事,江苏、内蒙古、陕西、贵州及省内各地都遍布着他的足迹,有时一年才能回一次家,有时春节也回不了家,吃住都在现常李冬生说,这么多年来家人在背后的默默支持,为他做好了最坚实的后盾,才让他用满怀激情的心投入到了工作中。谈起工作上什么事情让他最难忘时,他泪光闪烁。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非常遗憾地未能见到老母亲最后一面。

        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他在技术工作岗位上的贡献功不可没。认识李冬生的人都说他是个严格要求、吃苦耐劳的好同事,别说是平常加班加点,就是节假日,从来都是随叫随到,从来没有怨言。他所从事的工程技术管理工作需要高强度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他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努力调节自己,以岗为荣、以苦为乐,使有限的生命在一次次地创新中无限延伸,自身的价值在一次次的奉献中尽情展现,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信念,用对事业真诚和执着的信念实现着自己的梦想,用辛勤和汗水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认识李冬生的人都说他是个严格要求、吃苦耐劳的好同事,别说是平常加班加点,就是节假日,从来都是随叫随到,从来没有怨言。他所从事的工程技术管理工作需要高强度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他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努力调节自己,以岗为荣、以苦为乐,使有限的生命在一次次地创新中无限延伸,自身的价值在一次次的奉献中尽情展现,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信念,用对事业真诚和执着的信念实现着自己的梦想,用辛勤和汗水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共谋一个目标

        “在长期的一线技术工作中,我能实实在在看到一度困扰工程建设的一些问题:混凝土质量不稳定、成本高,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材料浪费等等。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怎样从技术角度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我经常思考的事情。领导的鼓励、同事的帮助、家人的支持,让我能沉下心来搞技术革新,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创新,对单位和社会做出了一点自己应有的贡献。”

        他坚信创新和提高质量是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那时,工程项目的压力大,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经常完不成工程进度,李冬生进行现场调查、统计和分析,把观察到的混凝土技术问题都记录下来,业余时间潜心钻研,查阅资料,他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熬到深夜。

        最终,他通过分析现行材料工艺的加工和配比特点,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寻找突破点,在公路工程中用高性能混凝土,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高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双掺、三掺,抗渗混凝土不用特殊外掺剂实现工艺优化,外加剂调配混凝土性能,把不合格的机制砂和河砂按有效方法掺配为合格的混合砂,预湿集料混凝土,三次投料搅拌混凝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大胆在工程中实践,使公司混凝土技术走在了全省公路系统的前列。李冬生通过使用新技术和新成果,极大改善了公司混凝土的质量,有效降低了混凝土的成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通过在许多市政工程、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中使用,为工程提供了比一般混凝土使用寿命能延长数十年质量优良的混凝土产品,节约了社会资源,做到了混凝土技术的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双赢。经核算,仅在某高速一合同段不到十万方混凝土中节约资金200多万元。

        隧道施工中,喷射混凝土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基础工序,按过去的传统方式,要通过人工上料,需要的施工人员较多,混凝土质量波动较大、二次污染严重,喷射效率低、回弹率大,这些诸多因素不仅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增加施工成本,影响施工进度,而且造成的施工现场粉尘大、扬尘多等环境恶劣问题,严重影响着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经过调研和分析,李冬生和他的团队将影响混凝土喷射的各个主要因素进行分解,对各个技术要点分别进行研究。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题,他们没少下功夫,查阅资料,和一线职工、专家和教授请教交流,反复分析论证,他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和实践,他们终于从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和喷射设备改进中找到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案。采用该方案后,明显减小了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率,同时通过混凝土喷射设备改进,颠覆了传统作业中依靠人工上料的作业方式,彻底把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并减少了隧道内空气污染,提高了隧道内的可见度,改善了施工环境,提高了施工质量。

        李冬生和他的团队用智慧和汗水,用一腔热血和对创新的追求,为日后工程建设中喷射混凝土闯出了一条新路子。采用李冬生主持完成的“降低隧道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省级优秀QC成果和“混凝土喷射车”专利原理生产的设备,操作人员只需要原来的一半,喷射混凝土节约可观,施工进度增加显著,一个项目一年就节约资金50多万元。

        扛起一份重任

        1月14日,省长李小鹏参观了全省企业职工“五斜竞赛优秀成果,走到“混凝土喷射车”展示平台前,认真听取了李冬生的项目介绍,并对其创新技术和智慧勇气给予了高度评价。厅长李正印为李冬生颁奖,并勉励他要不断钻研,奋发作为,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努力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他深知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现如今,41岁李冬生已获得了7项省级工法、1个部级优秀QC小组、6项省级优秀QC成果,完成了1项政府立项课题,参编了1项地方标准,同时还获得6项实用专利授权,其中“混凝土喷射车”这项技术创新成果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荣获2015年省企业职工“五斜竞赛优秀成果二等奖。他的独著论文《节水保湿养护膜与土工格栅复合养生水稳结构施工技术》被中国公路学会评为2015年全国绿色公路发展论坛优秀论文。2011年、2015年分别荣获省劳竞委“个人三等功”和“个人一等功”,2015年被山西省十六届大众科技论坛组织委员会评为山西新世纪改革创新人民英雄。

        回顾这十多年的工作,虽然非常辛苦,但他很欣慰。诸多的荣誉记载了这些年的日日夜夜、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而这些荣誉恰恰证明了他所付出的辛劳与汗水,激励着他更加坚定地扎根于交通系统技术工作,继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挥洒汗水,为交通运输系统的创新发展添智添力。

        (马佳)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