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项目近期进展
2017-08-16 

   7-8月份,瓯江北口大桥项目切实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各个方面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如下五项成果。
 
   一是举行绿色公路创建方案评审会。2017年8月12日,温州瓯江北口大桥绿色公路创建方案评审会在温州顺利召开。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工程管理处处长张竹彬,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建管处副处长袁迎捷、范芳,温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蒋理江,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董事长秦肖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会议由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副总经理、瓯江口大桥公司董事长周列茅主持。
 
   会议成立了沈毅、高东明、陈兵、王昌将、王春生、黄轶、杨建成7人组成的专家组,并推举沈毅作为专家组组长。随后,方案编制单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从绿色桥梁设计、建立QHSE施工管理体系、实施“互联网+BIM”全寿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宣传及践行绿色文化等四个方面对瓯江北口大桥绿色公路创建方案进行汇报。
 
   专家组经过讨论研究,认为创建方案提出的四方面建设任务符合大桥工程特点和沿线环境特征,契合大桥绿色建设现实需求,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和针对性,能够为大桥绿色公路创建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专家组及与会代表结合项目特点,就明确绿色建设目标、完善科研项目意见等内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工程管理处处长张竹彬提出4个“更加”的要求:一是更加注重工程全周期生命、落实建管养一体化目标;二是更加重视工程质量,深化品质工程理念,加强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施工,推广钢结构应用,落实装配化、预制化理念;三是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凸显环境敏感点要求,应用新技术实现整个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四是更加注重线位资源、土地资源、永久和临时资源节约。
 
   本次绿色公路创建方案评审会的顺利 召开后,各参建方将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相关代表建议,进一步完善创建方案、目标、要求,在桥梁全寿命周期内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将瓯江北口大桥打造成为特大型钢结构桥梁“绿色设计、绿色建造、绿色运营”的典范工程。
 
   二是打造最美标杆工地试验室。为助力我市“大建大美”工作,瓯江北口大桥项目在土建二标工地试验室率先试点,于建设过程中以“三化一体”的工作方法全面贯彻“品质文化”,始终高标准、严要求推进,打造最美标杆工地试验室。该试验室坐落于瓯江入海口,独立成院,占地面积2500㎡,建筑面积1300㎡,绿化面积约320㎡,环境优美整洁。且采用独特的徽派风格,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将瓯江北口大桥的效果图以水墨画形式展示于试验室入口,为钢筋水泥筑成的试验室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试验室办公和临时住宿一体化,区室设置完整,划分为办公区、生活区和十二大功能室区,并单独开辟试验会议室,配有发电、消防、防盗等硬件设备,保障了试验检测工作的连续安全运行和设备和资料存储安全。试验室配有美国大象牌含气量仪、德国喜利得钢筋保护层测定仪等高新设备,功能完善、强大。其中万能试验机、水泥混凝土压力机、抗折抗压一体机等设备与电脑组合一体,采用先进试验机测控软件,不仅显示界面美观简洁而且操作十分方便。
 
   全试验室采用“安全封闭式”管理,胶凝材料室、力学室、集料室、混凝土室、试件留置室、留样室等功能室单独设置门禁系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相关功能区,确保安全性;同时将二维码技术运用于工地试验室的仪器管理,通过扫码即可及时查看该仪器的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出厂编号、检定(或校准)等信息,有效整合、优化资源,更为项目节省了工程管理成本,创造了良好施工环境。
 
   日前,温州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局对该试验室进行验收,评审验收小组分别对工地试验室的资质授权情况、人员、试验检测设备、试验室环境条件及内部管理情况等进行了逐项检查验收,并对试验检测工程师及试验员进行了理论考试及现场实操考查,现场人员均顺利通过考核。
 
   验收组对该试验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试验室实现了“硬件规模一流、环境优美整洁、布局合理适用、人员技能过硬、机构管理规范”的建设要求,并一致推荐其作为浙江省温州片区项目标杆工地试验室、亮点单位。
 
   三是打造“千分级”品质工程。从冲击钻开孔到导向架安装,再到首节钢护筒下放,第二节钢护筒焊接,最终,北塔桩基首根大直径钢护筒成功施打。首根钢护筒中心偏差5cm,倾斜度1.3/1000,“千分级”施工精度远超设计要求。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北塔主墩位于瓯江北岸船厂,原船厂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不仅存在13-15m厚大块抛石层,而且密布钢筋混凝土加固桩,长达45m的大型钢护筒下放势必会与这“铜墙铁壁”正面交锋。冒然下放极易造成钢护筒变形、倾斜,直接导致桩基施工质量不可控,甚至无法施工。
 
    面对紧张的工期,土建二标项目部超前策划、精心组织、合理部署,通过多次寻访调查并结合现场取芯、试挖、探孔等手段,充分掌握了原地基实际情况,制定了周密的施工方案,最终采用冲击钻率先破除原地基加固桩与抛石层,为后续施工扫除障碍,抢得先机。
 
    根据设计要求,钢护筒打设完成后中心偏差不大于10cm,倾斜度不大于1/200。由于钢护筒自重大、长度长,滩涂施工无法启用水上大型起重、运输等设备,只能将钢护筒分两节通过150t履带吊进行输送,而钢护筒的焊接无疑给精度控制又增加了一道难题。种种困难直接影响钢护筒的垂直度,多重考验重如泰山!土建二标项目部始终坚持“千分级”目标导向,用“精度”取胜,以“品质”前行,努力实现钢护筒打设垂直度要求。
 
   为了保证钢护筒下放的稳定性,温州瓯江北口大桥土建二标技术负责人率先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自主设计制作钢护筒导向架。导向架采用矩形框架结构,由特制高强度型钢焊接而成,与场地内预埋件栓接固定,设置了四道斜撑进行“双重保障”。导向架坚如磐石,但在细节处的设计却十分灵巧。在它的上下口分别设置了4个限位滑移装置,巧妙利用千斤顶就能做到“四两拨千斤”,实时调整钢护筒的姿态,确保其下放垂直度。
 
   四是完成南锚沉井地基处理施工
 
   历时65天的艰苦奋战,随着最后一根砂桩桩管拔起,温州瓯江北口大桥工程项目南锚沉井地基处理砂桩全部施打完成。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工程南锚基础为陆上沉井施工,为解决国内首次在深厚淤泥质土中建造超大沉井的技术难题,在施工前需对沉井地基进行砂桩处理。面对紧张的工期,艰巨的任务,施工单位中交二航局全体参建人员迎难而上,于中标第二天便跑步进场,并始终坚持“着力品质管理,铸造品质产品”的项目建设理念,科学安排施工计划,精心组织施工进行。
 
   自5月18日首个砂桩施工开始,施工现场投入5台砂桩机、42名工人,克服五、六月强雨季和七月高温作业等施工困难,日夜不间断地施工,在规定日期内高效的完成了施工任务。施工过程中,技术、安全人员全程指导监督,保证严格按照工序施工:砂桩施打的孔位严格按照测量结果进行放点,施打前对桩管垂直度进行校验,保证了砂桩垂直度和砂桩成桩质量。其中,砂桩桩径0.6m,桩长36m,桩间距0.95m,砂桩呈梅花形布置施打,置换率为0.36,共计6875根,砂桩长度为国内现有砂桩机极限长度。
 
   为避开温州频发的台风带来的安全隐患,土建三标项目部未雨绸缪,在砂桩施工完成后没有丝毫懈怠,组织锚碇区域现场工人及指挥人员坚守一线,紧锣密鼓启动施工区域桩机撤离和砂桩地基处理。地基处理先后采用两台50式装载机对砂桩施工区域因砂桩施打隆起1.5m左右高的沙堆进行填平处理,并用压路机进行两遍振捣压实,最终使地基平面控制标高达到3.4米,基本与周边齐平。

   此次南锚沉井地基处理施工的完成不仅为下一步钢沉井的拼装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使南锚沉井施工进入了新阶段。
 
   五是南塔超大型龙门吊顺利完成安装。8月8日早上6:00,施工人员启动龙门吊安装工作。由于主梁重量极重,此次龙门吊安装采用了两台超大型吊车同时悬吊。两台吊车同时对一根主梁精准对位、极高的吊装精度以及作业人员需同时在高达31米的高空进行焊接作业,都给施工带来了重重困难。为了保证安装的精度和安全性,所有工作人员都非常谨慎,安全监察全天候在现场把控,确保安装工序按照预案逐步进行,并记录安装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直到17:30,第一根主梁的安装才顺利完成。如果主体结构没有一次性安装完成,其巨大的不稳定性将成为南塔钻孔平台上最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施工单位所有作业人员当机立断,调整安装节奏,加快安装效率,加班加点,确保所有主体安装工作在12个小时之内完成。最终在19:00前完成了第二根主梁的安装,龙门吊的主体安装工作全面完成。
 
   据悉,此龙门吊行走距离111m,主钩额定起重重量120t,起升高度31m,如此巨大的龙门吊在安装上具有很大的难度和极高的危险性。对此,在安装前做了多次安装预案汇报,并设置了专门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总指挥1人,副总指挥1人,下设救援资源保障小组、现场伤员抢救小组、设备抢险小组、保卫小组、善后处理小组,共5个小组;且专门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对安装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反复论证,在论证结果确保万无一失后才启动施工。
 
   龙门吊主要用于南塔桩基钻孔设备吊装和桩基钢筋笼下放工作,是确保瓯江北口大桥南塔桩基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设备。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