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精英 > 正文
走在桥梁行业的创新之路上
2010-01-13 来源:网络

(陈新院士)

1954年,陈新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水中基础施工设计,原设计为气压沉箱基础。施工中发现,建桥地区因水位持续时间长,采用气压沉箱法已难保证工期,沉箱下沉深达30米至40米,需要加3至4个大气压,这不仅危害在沉箱中作业工人的健康,而且需要购置大量特殊设备,加大工程投资。况且在同一桥墩基础范围内岩面高差达5米左右,箱底与岩盘难以密贴。参与大桥建设的苏联专家西林提出用管柱结构代替气压沉箱修筑基础,于是陈新按其思路和设计组的同事着手正桥钢板桩围堰管柱钻孔基础的设计,勤学苦钻,最后和同事一道完成了这一设计,成功地实施了苏联专家提出的管柱钻孔法。这一方法为我国首次所用。

    1959年开始参与南京长江大桥深水基础的施工设计,陈新面临一次新的挑战。他先后完成了钢板桩围堰大型管柱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结构设计、预应力梁厂龙门吊的设计、预应力梁管柱设计,以及公路梁安装设计、施工设施的设计。197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新技术获全国科技成果奖;1995年,南京长江大桥获全国桥梁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72年在九江长江大桥正桥的基础设计中,陈新提出并完成了双壁钢围堰大直径钻孔基础设计,创造了深水基础更安全、更简便、更快速的新施工方案。虽然此前钻孔基础被武汉长江大桥成功采用,但受水位控制施工周期长,在长江上建一个基础一般需经过两个枯水期,有的甚至更长。经过武汉、枝城、南京等几座大桥水中基础的设计、施工,陈新已在水中基础设计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认为桥梁基础设计应该有所创新。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开始潜心研究一种新的方法,经过反复的构思、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双壁钢围堰的雏形终于出来了。直到这时,他的所有这些设计工作都仅仅是个人行为。当时九江长江大桥的水上基础的施工方案都定下来了,他壮着胆子,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图样送给负责基础技术的副总工程师吴皋声和当时负责基础的粟杰看,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支持,并立即召开技术会议,对他的方案进行讨论,大家提了一些好的改进意见。陈新将这些好建议融合到设计方案中,不久双壁钢围堰大直径钻孔基础法在九江长江大桥7号墩开始使用,并获得成功,创造了深水作业桥墩基础施工的奇迹。由于双壁钢围堰大直径钻孔基础在设计方面具有构造简单、设计快、制造方便和施工时工序简便、安全可靠的特点,因而很快在全国推广。1981年,九江长江大桥双壁钢围堰大直径钻孔基础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1996年,九江大桥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陈新用他的创新精神为我国深水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83年,陈新任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主持杭州钱塘江二桥的设计工作。在确定了合适的桥址后,一个棘手的问题也摆在了桥梁设计者面前,那就是钱塘江涌潮将会给大桥水中基础的施工带来很大困难。涌潮对江中结构物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便会造成工程的失败。钱塘江一桥在施工中涌潮曾两次将沉井冲溃,足见涌潮的威力,而四堡桥位在老桥下游13公里处,更是处在涌潮区域内。陈新组织有关人员并委托其他单位对涌潮在桥位出现的规律及结构物的作用力的大小和计算图形进行研究,分别做了涌潮分析报告、涌潮对结构物压力值试验、潮汐河流水试验及实验地测定和模型试验等。这些措施和方案,为钱塘江二桥施工安全提供了保证。

    在研究钱塘江二桥的建设方法时,陈新认为,铁路桥梁在100米左右的跨度应大力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因为预应力混凝土桥列车运行性能好、养护方便、造价低。他设计的几个方案,都含有新技术。最后经有关专家审定,从实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出发,全桥为80米等跨变截面箱梁结构。

    为了使钱塘江二桥应用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陈新组织设计人员先后做了箱梁扭转模型试验、宽翼缘箱梁剪滞模型试验、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的测定等试验。这些试验结果,为钱塘江二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供了保证。钱塘江二桥不仅解决了涌潮施工的影响,而且在桥式和结构上都有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以前在大江河上建铁路桥往往采用钢梁结构,而钱塘江二桥采用混凝土结构,具有开拓性;二是钱塘江二桥正桥,采用的是连续混凝土结构,为国内首创;三是连续梁采用单箱室断面大吨位预应力体系及橡胶支座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推动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发展。

    钱塘江二桥的建成,也实现了陈新的夙愿,那就是每建一座桥都要有所创新。1991年12月20日钱塘江二桥通车时,国务院专程发来贺电,称“钱塘江二桥是具有国际水平的桥梁”。钱塘江二桥1993年获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1999年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钱塘江二桥为铁路大型桥梁采用连续体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开了先河。

    陈新是一位不求虚名、富有创新精神的人。1995年,他开始从事监理工作。在一般人看来,一名设计大师、工程院院士从事监理工作,似乎大材小用了。而陈新则认为,我国的工程监理起步较晚,尤其是大型桥梁工程需要规范的工程监理,只有一流的工程监理才能保证一流的工程质量。十余年来,他带领一批懂设计、精通施工的监理人员,相继完成了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润扬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三桥等桥梁的工程监理工作。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