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精英 > 正文
年事虽高但还能做点事
2012-07-23 来源:人民网
杨士中简介

   杨士中教授,196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211工程”运载器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技术重点学科和国家“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先后撰写专着2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培养硕博士100多名,在通信、雷达、飞行器测控领域,以唯一和第一获奖者的身份,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科学大会奖6项和部省级科技奖12项。获奖项目中,无人机测控通信系统、特种通信系统、传输型卫星遥感系统等,许多是国家最先进的装备。

  谈过去:从电机专业到多学科学术带头人

  1937年在重庆双碑出生,测控与遥感信息传输专家——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杨士中。如今已75岁的他,看起来依然精神抖擞。

  “1960年我从重庆大学电机电器专业毕业,服从分配到北京从事计算机工作,一干就是5年。”杨院士说,多年来,他根据国家的需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付出了掌握多学科的辛劳。

   “1985年,我回到故乡重庆,在重庆大学任教并开始从事研究卫星方面的工作。”杨院士说,除了航空航天的卫星测控与遥感信息传输以外,他还研究了“微位移”、“微变形测量”等防灾减灾的技术,成为了一名多学科学术带头人。

   谈未来:忠诚民族科研事业献身人才培养

  “滑坡、地裂、建筑倒塌等都有一定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只要做好防范,是可以防止灾害发生的”,杨院士说,“微位移”技术,就是用雷达监测桥梁及大厦的移动变化。比如说对桥梁进行监测,监测其有无位移变化,从而提前防范。

   “今天,市委、市政府将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这一我市科技领域的最高奖励授予我,我倍感压力。我虽然年事已高,但还能上班,为国家、重庆和重庆大学做点事。在科研方面,我正在从事天空地一体化信息网、非合作目标飞行器跟踪测量、信息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研发,并取得一些很有价值的成果。”

   杨院士说,胡总书记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人才为本”,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我作为一名老科技工作者,将把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科技人才作为神圣使命,做到不遗余力、终身努力。”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