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精英 > 正文
长江大桥铁路桥的“守护者”
2015-02-26 
   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公铁两用桥,铁路桥是京沪铁路的咽喉,每天有300多趟南来北往的列车在此呼啸而过,为了让轨道克服热胀冷缩、重压等状况,随时处于最佳状态,上海铁路局南京桥工段的铁轨护工们,一年四季巡视着、守望着。春节期间,他们的工作更加繁忙。

   大年初二上午10点,走在南京长江大桥上,脚下就是滔滔江水。与车水马龙的公路桥不同,记者进入大桥铁路层仿佛置身另一个时空,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醒目硕大的安全警示牌和随着大桥钢结构轮廓一起消失在远方的平行钢轨,让人感到震撼,也有一丝畏惧。

   “现在过春节,很多人都举家出行旅游,经过的列车多了,保障压力也越来越大了。”铁轨护工梁宝龙说。

   为了保证绝对安全,铁轨护工们必须等到一个指令,行话叫“施工天窗”下达后才可以上道,然而大桥平均每5分钟一趟车的流量,要想在过车间隙挤出一个小时的作业时间,并不容易。

   10点49分,比原定时间推迟了20分钟,梁宝龙的对讲机传来了“天窗”下达的命令,核对命令密码,观察,确认,在他的指挥下,一个小组的10个工人上道了。

   他们的工作并不复杂:按照提前检测的故障点位,确定问题钢轨,捣鼓道砟、调整枕木,拨道,再重新将钢轨调平、调直。程序看似简单,却要格外仔细。每次将轨道调平时,梁宝龙都把眼睛紧紧贴在轨道上,看水平线,平面误差不能超过6毫米。

   “把钢轨齐平,火车走的时候没有颠簸感。现在70%的客车车头上都有仪器,双保险,如果铁轨有问题,仪器就会有反应,第一时间通知单位,单位无线接收到,线路工区就会按照相关数据进行养护维修。”梁宝龙说。

   梁宝龙不停地俯身贴地,一双手沾满机油,橙黄色的防护服上也多了一层厚厚的漆黑。他说,施工的最大难度就是将铁轨的水平误差降至最低,捣鼓机重近百斤,为了减少误差,扶稳机器,即使寒冬腊月,也没法戴手套。

   南京长江大桥铁路层有上行、下行两股铁轨,即使下行无车,对面有上行来车也必须下道避让。刚开始干活,没5分钟,便传来了防护员的哨声,工人们训练有素地搬着近百斤重的机械下道避让。此时,一列40多节的货车由于没有接到进入前方车站的指令,只能一边以低速通过大桥一边等待。眼看施工“天窗”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大家有些着急。但梁宝龙说,虽然时间很赶,但巡查仍然必须十分仔细,不能有一点马虎。

   本线无车,临线无车,可以上道……

   防护员确认列车通过、施工现场安全后,梁宝龙赶紧爬上铁轨,俯下身体,把脸紧紧贴在钢轨上,用手势指挥工友继续施工。一处故障已经排除,梁宝龙又带着工友走向下一个施工点,每排除一个小故障,他都会松一口气,因为每一段钢轨,都关系到京沪铁路的畅通,关系到千万旅客的安危。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