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滏阳河上古(闸)桥之弘济桥
2019-08-30 

  “广府经日月,弘济通古今。史物最高贵,应奉至上尊。”这首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当年考察古城时由衷吟诵的诗,描写的正是永年区广府古城东2.5公里处东西横跨在滏阳河上的弘济桥,因其位于广府古城东,当地人也称之为“东桥”“老东桥”。

  弘济桥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明万历年间重修,重修时只是更换了护栏板和望柱,其余皆是原状原样原物。光绪《重修广平府志》记载,道光十年广府属县同时地震,对弘济桥造成了很大的破坏,1833年对整个桥梁进行了修缮。

  弘济桥于1982年7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10月,河北省文物局拨款15万元对该桥进行了修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弘济桥公园修建,弘济桥被保护起来。

  弘济桥是一座单孔双敞肩式石拱桥,大拱券似长虹飞架,两端各肩负两个小券,造型宏伟壮观。桥长48.9米,宽6.82米,高6.02米。这样的桥梁设计,既保证了航运的通畅,又达到了河水上涨时分流的目的,同时又减轻了桥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而且两个小券宛如大桥的一双眼睛,十分得体和美观。

  桥面两边各有18根方形望柱,柱首雕刻有雄狮、顽猴、石桃、石榴等,当地有“两个仙桃俩石榴,七个狮子八个猴,中间一个地牦牛”的说法。桥面两边各有17块栏板,栏板上所刻的花纹,多是节节封侯、连年有余等吉祥画,还有鹿、麒麟、八仙过海和武松打虎等图案。望柱与栏板上的雕刻形象逼真、玲珑可爱;大券与小券中间刻有龙头,是蛟龙望水的浮雕;大券两边对刻的二龙戏珠、飞凤、飞龙、飞马,两边尽端小券刻的缠枝花卉,更是精雕细琢、栩栩如生,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桥中部栏板外侧刻有“弘济桥”字样,落款为“推官公家臣,通判周评。同知董选,广平府知府贾应壁创建,万历十年岁次壬十月吉日立”。为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修缮时,由尚书钱谦益所书,字体浑厚,刚健有力。但由于时间久远,桥名题字已不显眼,不留心是看不见的。

  弘济桥整座桥梁全部用石块砌成,在结构、造型、建筑年代上与赵州桥十分相似,被称为赵州桥的姊妹桥。只是弘济桥比赵州桥略小,它长48.9米,而赵州桥长50米;其次赵州桥肩上有四撞,又称腹拱,而弘济桥只有两撞,但弘济桥的大拱券两侧有精美的雕刻,显得更加精细秀美。

  清《广平府志》载:“又赖滏水,上通磁邯,下达津卫,舟楫所至,四外通商,故不为一郡一邑之民称便也。”行旅通商,极为方便。又因修桥之时,四面八方,捐金援物,共襄善举,谓之“其功甚弘,其利甚济”,因此名之“弘济桥”。

  桥面上的石头都用铁束腰,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在一起,这样使得桥更加稳固,这也是弘济桥的精细之处。我们正困惑于束腰是如何把石头连接在一起的时候,遇到了带领旅行团来此参观的广府导游刘楠。她对我们讲,这样的铁束腰,是事先在石头上刻好凹槽,然后用铁水浇筑上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大炼钢铁的时候,个别地铁束腰被当地的村民挖走了,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遗憾。我们“混进”刘楠带的游行团,走到桥东侧,刘楠指着几块桥面上的石板,说石板上有距今约五亿年奥陶纪时期的三叶虫、鱼、角石类等化石,遇水后看得更清楚。我们忙用瓶装水往石板上浇水,果然,三叶虫、鱼、角石等化石清晰可见。据专家考证,桥面石板所用石材并非采自离此处最近的太行山,而是来自山东、河南、山西等地,与《广平府志》所载“四方捐金援物”相符。

  桥南的一处平台是拍摄弘济桥最好的地点,桥和倒影连在一起,天空一条虹,水面一道影,有人把它比作眼睛,在这儿照相有“我在你的眼中”的美好寓意。来自邢台的旅行团人员在此纷纷留影。

  在弘济桥两侧边券上有数道深达寸许长约尺余的石槽,尤其是桥北面的凹槽更深一些,据当地的老人和陪同我们采访的市漳滏河管理处永年管理所裴志刚所长讲,这是千余年以来纤绳磨损所致。从古至今,滏阳河是一条“黄金水道”,通航历史记载于隋唐时期,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弘济桥曾是冀鲁豫三省的交通要道,也是冀鲁官道必经之处。邯郸地区的煤和铁以及陶瓷,经过滏阳河,一直到达天津,由于船在回程的时候是逆流,因此就需要纤夫们用纤绳拉着大船艰难前行,留下深达寸许的纤痕。

  关于弘济桥的修建,当地流传着两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一是与吕洞宾有关:弘济大桥快要竣工时,用来做桥顶的一块大黄石总是放不平,恰遇吕洞宾云游经过此地,他走上桥顶,右脚用力在黄石上一踏,腾空而去。众工匠突然发现大黄石已放得平平稳稳。另一传说与鲁班妹妹鲁姜有关:鲁班在建造赵州桥过程中,鲁妹建议在桥身中横贯铁梁,以加强石桥的牢固性。鲁班不听。鲁妹一气之下只身南下,来到广府城东滏阳河边,见滏阳河水流湍急,便决心在这里修一座桥。于是,鲁妹在此建造了一座造福万代的“弘济桥”。

  1991年10月25日,首届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在广府古城隆重开幕,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309人参加。同时,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中的名胜古迹,像弘济桥、古城墙等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各个新闻媒体上,迅速为人熟知。

  2006年11月23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学者冯骥才一行来邯郸参观,在观看了弘济桥后给予高度赞赏,并当场赋诗(文章开头的诗)。

  2011年4月28日,舒乙先生来邯郸举办了一场关于大运河申遗的讲座。在邯期间,他考察、参观了弘济桥,写成了《又见一稀世珍宝——邯郸弘济桥》,于2011年6月5日,首先发表在了自己的博客里。2013年6月10日,《人民日报》第八版刊发了此篇文章,此后该文还被选入小学课本。

  弘济桥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是现存为数不多且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古代桥梁建筑,具有建筑学、力学、美学、雕刻学等方面的审美价值,以其独特的造型、坚固的结构、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邯郸乃至中国历史文化史册上熠熠闪光的一页。

延伸阅读: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