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深圳打造数字驱动的智慧交通新基建样板
2021-05-07 来源:ITS智能交通 

  4月13日,深圳市交通局官网发布《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规划》强调,“十四五”期间,深圳将从国际、国内、大湾区、都市圈等辐射范围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高融合、可持续、高质量、人民满意为准则加强城市交通运行体系建设,构建智慧引领下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十四五期间,深圳交通设立了六大任务:一是打造畅通双循环的全球交通战略枢纽;二是建设高效集约的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三是共建品质宜行的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网;四是构建多网融合的品质公交服务体系;五是打造数字驱动的智慧交通新基建样板;六是探索超大城市交通现代化治理新标杆。

  打造数字驱动的智慧交通新基建样板

  推动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强化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快构建融合类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信息类智慧交通技术平台、创新类智慧交通应用服务新基建体系,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综合性智慧交通创新示范,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交通领域数字化消费新需求,为深圳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动能。

  01加快融合类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由点及面有序推广智慧道路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高快速路、主干道、枢纽场站等交通动脉的多功能智能杆建设。重点结合全市城市道路新建、改扩建工程开展智慧道路规划设计工作,推动道路规划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互相衔接,同步推进多功能智能杆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信号灯、公安视频、5G基站、环境监测等多种功能集成,打造场景应用试点,构建全市感知网络体系。升级完善智慧道路管理平台功能,共享接入全市智慧道路系统,统一智慧道路管理运维,提升交通管理整体决策支持水平。

  推动高效协同的智慧高速示范建设。研究制定高速公路智慧交通设施建设标准指引,推进智能路侧设备、车用无线通信网络和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部署。结合机荷高速改扩建、深汕第二高速建设等工程,推进物联网、5G、北斗卫星定位、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服务的良性融合,加快道路状态自感知、匝道自动控制、设施病害识别、自由流收费技术和周边城市路网应急协同能力建设。

  推动多元融合的智慧枢纽集成示范建设。推进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升级,推广应用道路客运电子客票,鼓励发展综合客运一体衔接的全程电子化服务模式,推动售取票、检票、安检、乘降、换乘、停车等客运服务“一码通行”。推动旅客联程运输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引导建设绿色智慧货运枢纽多式联运等设施,提供跨方式、跨区域的全程物流信息服务,推进枢纽间资源共享共用。推进前海综合交通枢纽智慧枢纽建设,打造站产城一体化的多业态枢纽综合体。聚焦客货运输服务瓶颈,推动以重大枢纽为载体提升运输全过程信息服务,加速推进智慧口岸、智慧港口等一揽子示范工程。

  加速推进新能源基础设施布局。引导在城市群等重点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超快充、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鼓励在服务区、边坡等公路沿线合理布局光伏发电设施,与市电等并网供电。鼓励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码头和枢纽场站推进智能照明、供能和节能改造技术应用。推动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推进码头岸电设施改造,着力提高岸电使用率。加快推进深圳国际海上LNG加注中心建设,鼓励船舶应用液化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在港口和导助航设施等领域应用。推动长寿命、可循环利用材料在基础设施建造、生态修复和运行维护领域应用。

  02推动信息类智慧交通技术平台构建

  推进城市级交互式交通赋能平台建设。以全局最优、系统协同、个体智能为目标,推动实时在线仿真、人车出行链重识别等关键技术应用,加速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平台建设。面向平时运营管理和战时应急协同,强化交通系统时空资源调配和基础赋能支撑,提升基础设施、综合运输、公交调控等决策能力。构建以超大城市为载体的区域治理平台。以城市群和都市圈核心城市为载体,构建公安、国土、消防、气象等跨地域交通主管单位和跨部门信息共享或通报机制,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数据中心,培育区域交通数据要素市场,探索交通数据交易新模式。推动区域规划建设、交通治理、安全应急等业务协同,为区域交通一体化赋能。

  03促进创新类智慧交通应用服务推广

  构建适应复杂交通网络运营的精准智慧公交体系。推动“智慧公交站台+公交车路协同+线网优化调度”精准公交2.0建设。以智慧公交站台为载体,实现基于多源数据的公交客流精准识别方法,动态评估公交资源供给适配性,构建“点线面”于一体平战结合的跨方式快速调度能力。将公交车辆作为移动空间载体,实时优化公交服务信息,优先推动车路协同技术在路段、路口等场景应用拓展,提升公交出行全过程的精准管理和精细服务水平。构建全网动态调校和主动安全防控的智慧地铁体系。建设客流态势感知系统,精准感知轨道线网、车站和大客流断面的态势演化,打造实时精准的监测预警能力。推动轨道交通线网评估模型、车站评估模型、核心算法、策略预案研发,建立“区域-城市-线网-车站”多层次仿真模型,实现基于精准客流预测的协同组织和灵活调度,提升突发事件动态量化评估、全周期智能维保、差异化安检等精准运营管理能力。

  构建适应主动需求管控的新一代智慧信号管控体系。推广大规模路网动态信号优化、实时在线仿真等核心技术,构建实时、精准的智慧信号管控平台,在重点路口、关键走廊应用车路协同等技术实现公交优先智能管控。建立基于大数据决策的交通控制、管理、服务一体化的部门联动、协同管控体系,推动信号控制与常规公交、地铁等城市交通的协同,提升城市交通管理的整体柔性运营能力。

  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网联技术弹性管理新模式。积极推动城市主干道路及高快速路智能化改造,扩大载人、载物多模式以及机场、港口、环卫、物流园区、景区等多场景多模式运营示范范围,以坪山为依托打造智能驾驶全域开放测试应用示范区,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规模化应用。加快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混行阶段影响研究,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平台建设导则指引,规范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接入接出、车辆监测预警、车辆人工接管和应急调度标准流程,逐步建设迭代升级的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平台。引导一批行业领头、技术领先智能网联汽车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加快构建全链条、一站式的完整出行服务体系。政府主导推动MaaS顶层设计工作,推动MaaS内涵、可持续化的商业模式框架、政府监管规制体系、信用评价指标体系、MaaS考核评估体系、MaaS标准体系等基础研究工作。率先在科技园区等特殊需求场景应用,逐步扩展网约车、定制公交、动态小巴等优质优价出行服务,实现由点及面全面突破。加强区域间出行信息共享,鼓励航空、铁路、长途客运等运输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数据互联互通,优化整合全方式出行信息资源,推动城市间城际、高铁和航空等交通方式时刻表精准衔接、支付体系快捷联通、信息服务综合一体。

  构建面向未来的城市交通治理集成示范新体系。推动以新型工具、新型设施、新型服务为载体的片区精细治理,鼓励智慧信号管控、无人公交、自动泊车等新业态新模式先行先试,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高新园、九龙山等智慧交通集成示范区建设。围绕快速、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站点进行综合枢纽站城一体化开发,优先选择具备品质化提升条件、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前海枢纽、西丽枢纽、机场东枢纽等片区,打造一批融合产业、居住、交通等功能的未来社区,面向不同群体提供便捷的交通、生活、生产等综合管理服务,推动多业态融合运营的“枢纽型智慧社区”建设。推动建立嵌入CIM数字平台的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全市重要客货运通道的数字化监管能力,优化城市交通韧性空间,提升特殊情况下交通高效应急响应和交通系统持续服务能力,构建韧性交通系统示范工程。

  04完善促进智慧交通发展生态软环境

  培育智慧交通创新主体,全面提升智慧交通科技研发水平。加强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要载体为引领的交通运输领域科研基地体系建设,鼓励社会投资科技基础设施,推动一批科研平台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推进创新资源跨行业共享。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的交通运输平台型企业,推动交通科技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鼓励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协同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促进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观测网建设,试点开展长期性能观测,加强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监测和运行规律分析,支撑一流设施建设与维护。

  适度超前探索完善与交通新技术应用适配的标准规范。构建适应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标准供给,分类制定关键性、基础性标准,及时将试点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导工程建设。加快完善通信网络、北斗系统、环境感知、交通诱导与管理、BIM、数据融合等标准规范,推进建立适应自动驾驶、自动化码头、无人配送的基础设施规范体系。充分利用深圳特区立法权,推动交通数据交易和智能网联汽车合法上路、开展运营、事故认定等立法研究。建立标准国际化、政企共建和动态调整机制。

  其他相关

  构建智慧物流发展生态。依托新基建推动智慧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基础设施数字互联、运营管理智能可视的智慧物流枢纽和智慧物流园区,推动仓储设施自动化建设,鼓励城市配送网点智慧化建设。鼓励企业搭建智慧化平台,推进多式联运平台建设,强化供应链上下游数字化衔接,形成“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模式。鼓励推广现代化物流技术装备的运用,推广智能分仓、仓配一体化、无人车与无人机配送等智能配送服务。

  依托智慧化手段持续精准匹配公交出行需求。持续完善城市公交智慧化服务等相关地方标准和细则研究,进一步提高车辆运营调度效率,提高运营服务品质。依托大数据手段动态分析需求客流走廊,指导形成更加灵活的公交线网优化机制。充分倾听市民对公交线路优化、站点设置、信息服务等出行需求,引导公交服务品质提升。规范引导定制公交、灵活公交,研究公交虚拟站点设置等,引导新兴公交业态的有序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大站快线、定制巴士、高端商务巴士、按需响应接驳巴士等多元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交通出行综合信息服务。建设公共交通出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公交停靠站智能化设施等提供包括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的实时信息服务,持续优化市民公交出行信息服务体验。

  依托数字科技示范应用,完善智慧治理框架体系。强化数据采集能力,构建数字化信息共享的智慧交通管理模式。推广多功能杆等新型智慧城市交通设施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依托AI、知识图谱、交通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全城全局实时即时全能掌控。结合交通运行态势,强化智慧交通手段治理交通拥堵。积极探索大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促进交通大数据交易流通和共创共享。

  推动停车运营管理智慧升级。充分发挥城市社区作用,把停车治理工作下沉到社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停车管理工作格局。按照控制通勤停车需求,优先满足居住夜间停车需求和公益服务停车需求,适度满足商业停车需求的原则,加快推动全市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智慧停车系统建设,探索推进共享停车。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主动服务,简化投资建设、经营手续办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拓展电子收费应用范围。进一步完善停车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借助智慧化的执法设备、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违停取证等手段,利用多级力量联动督促停车管理违章查处,强化停车秩序管理,加强停车执法力度。

  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安全生产规律性分析,提高安全生产决策科学水平;发展互联网+交通运输安全,充分利用信息化、云计算、卫星导航、人工智能、地理信息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和平台,提升行业安全预警预防预控和应急救援处置现代化水平。鼓励支持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平台推广应用,推动在大型营运车辆安装驾驶行为视频监控系统、防碰撞系统,不断提高行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